在国际上放射治疗使用非常广泛,70-80%的病人需要放射治疗。但在中国,由于大家对放射线的认识较少,于是对放射线产生恐惧,加之相关机构配套设施的不完善,放射治疗的应用相对较少,很多放疗患者,对放射治疗存在不少误解,今天我们梳理出了一些常见的认知误区,希望能帮到大家。
误区1:放疗后对家人有害
有的患者在做完放疗回家后不敢抱孩子,觉得自己身上有辐射会对孩子产生影响,也不敢去接触他人,但其实放疗的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X线或者电子线,不会在身体中残留,没有二次辐射,并不会伤害家人。
误区2:只有晚期的患者才需要放疗
并不是只有晚期的肿瘤才需要接受放疗,在癌症治疗过程中,各个期别的癌症都有可能运用到放疗手段,早期肿瘤患者放疗效果更佳。尤其是早期肺癌、前列腺癌、胰腺癌、鼻咽癌、喉癌等,通过单纯的放疗手段可以完全治好。
对于乳腺癌、肝癌等,放疗也可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发挥重大作用,在治疗癌症过程中,可以通过放疗减少局部区域癌症复发的风险;对于晚期或出现恶性肿瘤转移的患者,可以通过放疗缓解80%疼痛。
由此可见,放疗可不只是晚期才用得到。
误区3:生长缓慢的肿瘤才适合放疗
放疗对生长相对活跃的肿瘤敏感性更高,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剂量的高低,来达到治疗不同敏感程度的肿瘤的目的,所以放疗几乎可以适应所有的肿瘤。
华夏精放重庆友方肿瘤放疗中心TOMO刀工作中
误区4:放疗应在手术后做
放疗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和手术、化疗合用。比如在手术前进行放疗可以缩小肿瘤,提高切除率;在手术后放疗,可以清除无法完全切除而残留的肿瘤细胞;同步放化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。
误区5:手术切除比放射治疗更彻底
因为对放射治疗不放心,很多患者都觉得“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会更彻底,复发几率更低。”可事实上,不论是手术还是放疗、化疗,都有可能出现癌症复发或转移。
选择手术切除还是放射治疗,取决于肿瘤的期别、患者身体情况、病理类型等具体因素。
对于喉癌、下咽癌等常见的头颈部癌症,因为癌症病灶的周围存在着大量的肌肉、血管、神经、骨骼等重要组织,如果采用手术切除,很容易影响到术后癌症患者说话、呼吸、表情等功能。
而如果通过单纯的放疗,则可以更好地保留头颈部器官的功能,保证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。
误区6:放疗的副作用很大
临床上,不少癌症患者因恐惧放疗的副作用而放疗科面前却步,甚至认为放疗会致癌,加速死亡,实际上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区。
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,所有癌症的治疗都会有副作用,但是现代放疗的副作用随着技术、设备的进步已经小了很多,治疗的精准度已经达到毫米级,仅仅是一个局部治疗,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很小。
误区7:放疗效果多由设备决定
放疗科是机器依赖型科室,我们需要模拟CT、定位系统等设备来实施治疗。要想做好放疗,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。第一,定位系统要准确。第二,要有很好的放射线治疗系统。但是我们在这里也要强调,并不是最新的、最好的、最贵的机器,就能将治疗最大化。正所谓事在人为,放射治疗需要通过专业医生评价,找到最恰当的,才是最好的,所以一个好的医生才是放疗的关键。
误区8:放疗的疗效和医生没关系
放疗科虽然是设备依赖型科室,但设备是需要人来驾驭的,一定要有训练有素的放射治疗科医生、物理师和技术工程人员的团队合作,才能很好地驾驭机器。每一位合格的放疗科医生都需要掌握放射物理知识、生物知识、影像知识和肿瘤治疗的基本知识。放疗是多步骤、多人参与的治疗过程,每一个治疗环节、每一个细节、每一次治疗都直接决定着放疗的效果。
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侵删